主题:虚拟的更可信:文学网站中的社会互动与价值构建
主讲:田晓丽 香港大学社会学系
时间:8月15日9:30-11:00
地点: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四号楼304会议室
内容提要:
为什么只有在中国内地的互联网上,出现了如此多的网络小说创作,而这些网络小说又有着如此鲜明的特点呢?写手们为什么要上网写作?读者又为什么会去读那些模式化的小说,甚至不惜付费阅读?本研究从社会互动的角度,探讨中国独有的商业化的网络文学平台对读者、作者、媒体使用者(media user)与传媒形象(media figure)之间关系的形塑,以及其对网络文学的创作和消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探索阅读网络小说与网民的日常体验的关系,以及网络小说的创作模式和网民的价值诉求如何形塑网络小说中的价值建构。例如,为什么近年来网络小说越来越有虚拟化的倾向,也就是说,以完全虚拟的世界而非现实的当代人类社会作为故事的背景,这包括网络小说中最流行的几大类型:玄幻,奇幻,和穿越。基于8年的网上民族志研究,对有代表性的流行网络小说的内容分析,以及对网络小说读者和作者的深度访谈,本研究解析网络文学这一中国互联网独特的现象对了解当今中国的启示和反思。
主讲人介绍
田晓丽,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学士,香港中文大学硕士,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为香港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研究兴趣包括:互联网与社会互动研究,符号互动论,微观社会学,知识社会学,认知社会学,以及社会语言学。她致力于研究既定思维模式与行为规范影响人们应对环境变化的方式,以及对新信息的处理方式。她在美国社会学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上合作发表了一篇有关email等网络互动的研究,获得多个重要奖项。她发表在《近代中国》(Modern China)上的文章,则探讨为什么在官方权威渠道出来辟谣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深信某些谣言。她的其他研究成果还发表在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thnography; 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 Studies in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Symbolic Interaction,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等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