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预告

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活动预告

【浙大东方论坛·典学堂】第八堂——马戎: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之第一讲:中华文明的基本特质

[来源]:图书馆 [日期]:2019-05-08[访问次数]:15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和社会组织基础,是古今文明、中西文明融合的结果。本讲座着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性质与特征出发,回顾千百年来中国走过的道路,在新的历史时期共同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时间:2019年5月9/16/30日、6月3日

地点:浙江大学图书馆紫金港校区基础分馆

主讲人:马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所教授,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人:梁永佳,北京大学人类学博士,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浙江大学图书馆

协办单位:浙江大学社会学系

 

主讲人简介:

马戎,1950年生,1987年美国布朗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所教授,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研究中国民族问题、教育问题、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等、贫困问题等。学术著作有《西藏的人口与社会》、《民族与社会发展》、《社会学的应用研究》、《民族社会学》、《族群、民族与国家构建》、《中国民族史与中华共同文化》、《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民族交往》、《中国民族关系现状与前景》、《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族群关系》、《Ethnic Relations in China》、《Population and Society in Contemporary Tibet》等。

 

第一讲 中华文明的基本特质

时间:2019年5月9日(周四)19:00

地点:浙江大学图书馆紫金港校区基础分馆三楼国立浙江大学厅

内容简介:研究中国历史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性质与特征的思考,正是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上形成历史各时期的“中国”,并在近代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演化成今天的“中国”。几千年来中原文化始终是中华文明体系的主脉,不仅包括中原华夏文明,也包括周边曾被称为“夷狄”的各族传统文明,呈现出动态交融和周期扩展态势的“多元一体”结构性特征。中华文明体系的基本特质是非无神论的世俗性,由此产生中华文明共同体的内部凝聚力、地区多样化和对外来文化的罕见包容度。在跨文化交流中,中华文明的核心理念与西方民族主义传统之间存在本质差异。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