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预告

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活动预告

西溪分论坛第17讲——刘迎胜、高田时雄:丝绸之路的中国视角与汉字的拼音使用

[来源]:人员机构[日期]:2017-04-26[访问次数]:1010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重要交流通道。中国文明位于亚欧大陆的东端,与西亚、印度河流域的古文明相去遥远,在古代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丝绸之路开通与发展的原因,是人类对其他文明的好奇心与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愿望。古代中国文明在较短的时间里赶超其他文明中心,形成了巨大的人口—经济复合体,成为吸引丝路沿线各国人民东来的主要条件。位于丝路东部的中国是使用汉字的国度,具有三千多年的漫长历史,汉字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并且传播到中国周边的东亚诸国,成为东亚地区的文明标志。然而综观中国历史,并非没有使用过拼音文字,其历史背景和使用经验在中国的文字问题和发展史上值得思考。本次论坛邀请的中日两位学者,精通波斯语、藏语及汉语等多种语言,从丝绸之路东部的中国文明出发,将为我们揭开丝路文明的东方背景以及文字使用的多种面相。

主  讲  人:刘迎胜教授、高田时雄教授

主  持  人:冯培红教授

时       间:2017年4月28日(周五)13:30—15:30

地       点:西溪校区人文学院咖啡吧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协办单位: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主讲人简介:

1.刘迎胜教授,现为清华大学国学院特聘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元史学会会长、中国蒙古史学会副理事长。研究方向为蒙元史、西北民族史、内陆亚洲史。著有《丝路文化(海上卷)》、《丝路文化(草原卷)》、《海路与陆路——中古时代东西交流研究》、《华言与蕃音——中古时代后期东西交流的语言桥梁》等专著10部,用中、英、德、日文发表论文200余篇。

2.高田时雄教授: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特聘教授,日本京都大学荣誉教授,兼任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干事长。研究方向为敦煌学、语言史。著有《敦煌資料による中國語史の研究——九·十世紀の河西方言》、《敦煌·民族·語言》、《漢字文化三千年》、《內藤湖南敦煌遺書調查記錄》等专著22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