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记者从“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讨会上获悉,浙江大学水环境研究院院长陈英旭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对流入太湖的重要河流苕溪的水体综合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面积24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36895平方公里,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地区最重要的水源。如果把太湖流域视为人体的话,无论从其地理位置、轮廓还是战略功能上看,太湖就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7城市的“心脏”,纵横交错的河网,就是维系该地区生存、发展的各类“血管”。但是由于工业与农业的污染,水体的富营养化加剧。“‘太湖美,美在太湖水’这首赞歌已经变了味。这个城市的‘心脏’随时会停止跳动。”国家水专项技术总师孟伟院士说。
“太湖的污染,特别是因富营养化而带来的大面积蓝藻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农业面源污染造成,换句话说就是现在的太湖太‘肥’了”,陈英旭教授说。已有资料显示,部分农业高产地区如环太湖地区的苕溪流域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对整个太湖污染负荷的贡献已超过工业污染,占浙江省对太湖总污染负荷量的50%以上。“所以,为了还太湖一个洁净的空间,我们要从源头为太湖的水进行减‘肥’”。
苕溪是太湖源头和重要饮用水水源,多年平均入太湖的水量达27亿立方米,是太湖流域最大的入湖河流。而苕溪流域种植业集约化程度高、养殖业发达且农业生活污染点散面广,其中苕溪流域总污染排放量分别为COD 120014吨/年、总氮18692吨/年、氨氮11838吨/年、总磷1843吨/年,面源排放量占总污染排放量的比例分别为COD 59.8%、总氮67.9%、氨氮61.4%、总磷76.5%。“因此,苕溪的农业污染治理对太湖水质改善影响重大,但传统的治理污水手段无法根治苕溪的水体污染”陈英旭教授说。
“我们建设了六大示范工程”陈英旭教授介绍,这六大工程专门针对苕溪农业污染的突出问题。如畜禽养殖业,它是我国水环境中最为严重的污染源,也是引起太湖富营养化的主要成因,通过畜禽养殖废弃物生态循环利用和污染减控综合技术大大削减了污染物排放,同时通过农村生活污水控制技术体系与模式创新、苕溪上游健康水生态系统构建技术示范、入湖口污染物消减及水生态修复技术等新技术的运用,目前苕溪水质呈现明显的改善趋势。
据悉,“太湖流域苕溪面源污染河流综合整治技术集成与示范工程”总经费达3.135亿元,国拨经费1.0544亿元,是“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重点课题之一,是对我国河流水污染防治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