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展

当前位置:首页  科技进展

浙大西湖学术论坛企业成主角

政企研三方座谈浙江省新材料产业发展

[来源]:科学技术学院[日期]:2011-09-20[访问次数]:8

 

  9月17日下午,浙江大学西湖学术论坛的第76次会议在浙江大学举行。与往次“西湖学术论坛”不同的是,本次以“新材料产业发展”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上,九家浙江省新材料产业企业的代表成了不唱戏的主角。企业代表通过高校的科研交流平台,听浙大教授新材料产业支撑技术报告,了解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浙江省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与相关政策的介绍,相互交流企业的发展思路,向大学提技术需求,向政府提政策建议。政产学研三方围坐在一起,探讨如何发挥政府的产业引导与高校的科技助推作用,加快培育和发展浙江省新材料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浙江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的目标,是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实现年销售收入超过7000亿元,新材料产业年均增长25%以上。今年上半年,浙江省经信委印发了新材料、新能源、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五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度实施计划,正式启动了规划的实施。
     
  经过前期调研,学校科研院整合了全校新材料领域科研与产学研合作的情况,并进一步结合国家、浙江省的发展思路和目标,确定了浙江大学新材料产业技术支撑平台“6+2”重点领域。
     
  座谈会上,浙江大学新材料产业技术支撑平台负责人韩高荣教授全面介绍了浙大新材料研究基础、优势与产学研成果,分门别类地细数了浙大在新能源材料、信息材料(电子材料、传感材料)、环保与节能材料、生物材料、航空航天材料、道路交通装备材料(高铁)及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工新材料等新材料产业“6+2”重点领域的“家底”——学科分布、硬件条件、研究方向、成果奖励,以及已形成产业化或有产业化前景的技术。韩高荣教授建议,校企双方要密切合作,主动设计重大项目,在新材料日益成为新兴产业主流的今天,得到质的发展和提升。
     
  浙大高分子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教育部膜中心副主任朱宝库教授和浙大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包永忠教授,分专题介绍了“高分子功能膜材料”与“化工新材料”,解析了浙大膜技术、现状和产业化建议,以及浙大化工新材料研究进展。
     
  杭州玻璃集团经理周晓明针对新上马太阳能玻璃项目,提出了校企开展技术合作的愿望。宁波立立半导体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田达晰则建议,“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应该考虑对硅材料,特别是对大直径硅单晶片、硅抛光片的生产给予支持。浙江开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膜材料生产企业,公司董事长包进峰在发言中直言不讳地道出了浙江膜产业现状,他说,“近一、二十年的发展中,浙江膜产业的确落后了,曾经领先的浙江膜和天津膜,被江苏和北京超越了。”他认为,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企业自身没有想到要去争取政府的支持,而江苏、北京的企业做到了,在政府支持下形成了产业集聚优势。他希望浙江省政府尽快出手“扶强”本省膜企业,重塑辉煌。杭州电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黄源也建议,浙江省一定要重视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问题,并避免一味单极走高端,而能够同时重视通用材料高性能化问题。对于高校而言,他认为,校企之间的脱节主要表现在应用研究环节,在这方面浙大完全可以做得更多,更好。
     
  省经信委投资处处长诸葛建指出,在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政府面临与企业相同的困惑。浙江省总量指标大而单个企业竞争力不强,企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核心技术,因此面对困难,要积极实施“三家挑”:高校提供技术支撑,政府做好政策配套,企业充分发挥市场资源整合优势。要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双方共建新材料研发中心或行业创新平台,引导建立企业与院校共同参与的新材料开发战略联盟。他建议浙大尝试定期发布新材料产业支撑技术的制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为发挥高校科技服务地方经济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浙江大学与省经信委还将联合举办系列会议,向业内龙头骨干企业和成长型企业介绍产业发展重点和相关政策、浙江大学支撑技术并与企业家交流产业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围绕“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而举办的首场座谈会已于今年6月8日进行,9月、10月份还将分别召开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发展座谈会,本网将予以持续关注和报道。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