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展

当前位置:首页  科技进展

管敏鑫教授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

第五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在浙大颁发

[来源]:科学技术学院[日期]:2012-12-15[访问次数]:24

12月14日上午,第五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典礼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12名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杰出学者分获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创新奖和本届首设的产业化奖。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管敏鑫教授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向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的陈润生院士和孟安明院士颁奖。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向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产业化奖的郭亚军教授颁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专家委员会成员向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的管敏鑫等9人颁奖。颁奖典礼由天津市政协副主席、“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奖励委员会主任饶子和院士主持。
      
        杨卫在致辞中说,谈家桢先生是我国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浙江大学杰出校友。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谈家桢先生和生命科学领域另一位大师学者贝时璋先生,就已在浙大主持开展世界一流的生命科学研究,并培养了一批国内外著名的生命科学家。近年来,浙大为建设一流的生命科学学院,并为打造一个全新的学术特区—生命科学研究院而不懈努力。管敏鑫教授的获奖,让我们相信,浙大能成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管敏鑫教授以在线粒体遗传学和母系遗传病致病机制研究领域有重大贡献而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我的主要成果是关于母系遗传性耳聋的研究,”管敏鑫介绍说,中国有3000万耳聋病患者,其中有一类,用了抗生素,95%都会导致耳聋的人群。我们研究发现这类情况是基因遗传缺陷引起的,一般母亲遗传给孩子,父亲不会遗传。“我们粗略统计了一下,全国有将近1000万人携带这类突变基因,他们都是高危人群。但如果给每一个人做基因档案,并进行用药指导,这个情况就会避免发生。”据悉,浙大已经研发了针对耳聋的这套基因检测设备,在国内医院已经推广。
      
        抗体药物国家工程中心主任郭亚军是本次谈家桢生命科学产业化奖的获得者,他研制的新药是国内上市的首个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的TNF拮抗剂,也是“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里第一个产业化的单克隆类药物。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奖励委员会秘书长陈少雄说:“生命科学不但要作基础研究,更要在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我们设立产业化奖这个奖项也是为了鼓励那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学家们。”
      
        颁奖典礼后,陈润生院士和孟安明院士向浙大师生分别就非编码RNA与RNA组学和脊椎动物胚胎图式形成的调控作了主题报告。
      
        “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设立于2008年,为纪念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谈家桢教授。该奖由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每年评选一次,旨在促进我国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产业化,激励生命科学工作者不断创新。五年来,己评选出包括6名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在内的8名成就奖获得者和38名创新奖获得者。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