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动态信息

浙大活体肝移植技术首度走出国门

郑树森团队成功实施印尼前四例成人间活体肝移植

[来源]:科学技术学院[日期]:2010-12-20[访问次数]:0

12月11日至17日,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为核心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移植团队,应邀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开展为期一周的学术交流和技术支援,并在印度尼西亚大学医学院附属Dr.  Cipto Mangunkusumo 医院和Puri Indah  医院开展了四例活体肝移植手术,成功救治了4位危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据悉,这是中国活体肝移植技术首度走出国门,也是印尼历史上前三例成人间活体肝移植和雅加达首例儿童活体肝移植手术。
     
  “郑教授在印尼成功举行的首例肝移植手术意义重大,它显示中国的肝移植技术已在医学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12月15日上午,专程出席郑树森受聘印尼大学兼职教授仪式的中国驻印尼大使章启月说,通过这次中印尼医疗合作,将大幅度提升印尼肝胆胰外科及移植领域的整体医疗水平,对巩固和发展中印尼两国人民传统友谊产生积极的影响。
     
  12月19日上午,浙江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陈子辰、浙江省科协主席李兰娟、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徐润龙等,前往浙医一院,对载誉归来的团队成员表示祝贺,对他们为学校和浙江省的医学技术走向国际、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影响所作的贡献表示感谢。
     
  器官移植被称为21世纪的“医学巅峰”,其中技术难度最大的肝移植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医疗水平。肝脏疾病在印尼有较高的发病率,但此前尚无开展成人间活体肝移植的经验。2009年以来,印尼卫生部和印尼大学的代表多次慕名来浙医一院考察学习。2010年6月22日,浙医一院与印尼大学签订合作签约,浙医一院帮助印尼大学在雅加达建立以肝移植为核心技术的肝胆胰外科中心,并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之后,印尼大学派遣首批20余人前往浙医一院接受了肝胆胰外科及肝移植的专科培训。本次应邀赴印尼的郑树森团队包括外科学、麻醉学、影像学、重症监护和护理学等20位专家。
     
  12月13日,郑树森团队将一位18岁女儿的右半肝移植到患严重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44岁父亲身上。手术从早上开始一直做到第二天凌晨。“由于病人的动脉情况不是很好,手术很困难,光动脉缝合就花了三个多小时。”郑树森介绍说,当地医院从没有做过这类手术,配合起来不顺畅,又给手术增加了很多难度。“尽管难度大,我们也一定要保证质量,每个人都是非常认真地完成每个环节的工作。”手术很成功,术后第二天,病人就伸出大拇指对前来查房的郑树森表示感谢。
     
  12月16日,郑树森团队将一名33岁父亲的左肝的外叶移植给了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病的6岁儿子身上。手术在精细操作下取得了成功,不仅出血量少,受供双方均未接受输注红细胞,手术时间甚至短于一般成人间活体肝移植术。
     
  12月14日、17日,郑树森团队还先后对二名患病几十年并患有多种肝病的成人患者成功实施了肝移植手术。手术后,四位肝移植受体的黄疸指标均迅速下降,暗沉的脸色也变得越来越明亮,他们对食物的渴望也让手术医师深感欣慰和满足。“从目前指标看,这四例移植手术均取得了成功,术者不仅可以长时间存活,甚至还可以和其他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郑树森说。
     
  据了解,接下来,郑树森团队将和印尼大学医学院、Cipto Mangunkusumo医院及Puri Indah  医院进一步合作,通过浙医一院先进外科技术的输出,对印尼方面外科医生、麻醉师、相关的专科医生及护士的培训、临床工作人员的教学与合作交流等,为他们带去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使印尼方面在外科,尤其是肝胆胰外科及肝脏移植领域的整体医疗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此外,团队还将受邀前往韩国和蒙古进行肝移植技术交流和帮扶,前往美国与当地相关科研和医疗机构开展合作交流。
     
  郑树森院士是中国器官移植与多器官联合移植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先后两次担任我国器官移植领域“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他领导的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提供全方位医疗诊治服务的肝胆胰外科中心迄今已完成肝移植近千例,其中活体肝移植150余例,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存活率均达国际先进水平,并取得一系列重大标志性成果。2008年,他创新性地提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肝癌肝移植受体选择标准——杭州标准,这也是中国提出的首个被国际移植学界接受的肝癌肝移植的国际标准,有效提升了中国肝移植的世界地位。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