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学术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西湖学术论坛  会议新闻

浙江大学西湖学术论坛第192次会议—“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研讨会顺利举行

[来源]:科学技术研究院[日期]:2018-10-29[访问次数]:349

聚焦信号传导前沿 引领基础研究创新

浙江大学携手《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杂志社、华人生物学家协会联合举办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研讨会暨192次西湖学术论坛

金秋十月,秋风习习 ,桂子飘香。群英汇聚浙里,闪耀学术星光。由浙江大学携手中国科学院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杂志社、华人生物学家协会等单位,于20181029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共同举办了生命科学高端学术研讨会第4次会议---“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研讨会暨浙江大学第192次西湖论坛。来自美国、英国、德国以及国内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聚焦国内外信号传导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围绕“RNA剪接蛋白修饰疾病模型新药靶点等多个议题,以前沿理念、交叉融合、创新引领为特色,跨越理论、技术、临床等多个领域进行交流探讨,与会师生畅所欲言,享受着思想火花的碰撞,共襄一场学术盛宴。


大会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Gen-shengFeng教授(《中国科学:生命科学》编委)和浙江大学柯越海教授担任共同主席。开幕式上,柯越海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华人生物学家协会与浙大合作举办这次高端学术论坛的背景:信号传导是细胞行驶功能的基本方式,信号传导异常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信号传导关键分子也是目前疾病干预的主要靶点。通过这次难得的会议,欢迎远道而来的各位与会专家,与参会师生共同探讨前沿理念,关注医学基础研究,为解决人类疾病中的重大问题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NicholasTonks教授、西湖大学施一公院士等14位国内外信号传导领域专家与在座的300余位浙大师生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细致解答了师生的提问,双方热烈的探讨使会议掀起一阵阵高潮,与会者沉浸在思想交锋的兴奋中。学术报告赋予了传统信号分子新的病理作用;经典信号通路新的调控方式,呈现了新颖的研究信号传导的方法与技术,展现了磷酸酶作为抗肿瘤靶点的新曙光。

来自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的Tonks教授是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的发现者,该酶是细胞感知和响应环境刺激的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调节因子,其功能的破坏将导致多种人类疾病。通过解析PTP酶家族成员的结构,初步明确其调控机制和功能,有助于将其作为鉴定新型治疗靶点,用于治疗重大人类疾病。Kun-Liang Guan教授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科学家,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他的实验室专注于TSC-mTORHippo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mTOR在细胞生长中起主要作用,并且在人类癌症中经常表现为mTOR通路的异常,Hippo通路在维持组织稳态和器官大小中起重要作用,YAPTAZHippo通路的下游关键分子,已经证实涉及许多人类疾病,包括肿瘤。目前的工作重点是鉴定可能导致YAP/TAZ功能失调的新型上游调节因子。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Nissim Hay教授是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作为生长因子,介导细胞存活现象的发现者,一直以来专注于Akt在细胞和生物体水平上,影响肿瘤发生和代谢的机制。近年来在细胞和动物水平,有明显证据表明Akt与人类肝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浙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冯新华教授是领域内著名的TGF-β信号通路研究者,他的研究领域是细胞信号传导和蛋白质修饰在细胞命运控制,发育和人类疾病中的机制,重点研究肿瘤和干细胞中的TGF-β信号传导网络,并扩展到程序性细胞死亡的领域,例如坏死性凋亡。旨在确定正常细胞功能,组织分化,发育和疾病进展的基本机制。


转化医学研究院孙毅教授是国际知名的蛋白质类泛素化研究专家,致力于了解SCF E3泛素连接酶、p53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凋亡,血管生成和放射抗性的分子机制,以期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发现潜在的干预靶点,以及先导化合物的筛选及验证。本次会议还邀请了西湖大学/西湖高等研究院的施一公教授,做了题为《Mechanism ofRNA Splicing by the Spliceosome》的报告,吸引了近400名师生用心聆听。施教授通过深入浅出的演讲,为大家介绍了通过整合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方法,主要是依托冷冻电镜技术,揭示了细胞内剪接体等大分子机器等组装,从而初步阐明基本细胞事件的分子和化学基础。

下午的报告中,来自德国海德堡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Mathias Heikenwälder教授关注于慢性炎症(慢性肝炎)与肝癌(HCC)的关系,通过构建的小鼠动物模型,找到了通过炎症诱导HCC的几种标志物,以及过程中不同种类的免疫细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重点讨论了这些免疫细胞作为治疗炎症性肝癌的新靶点的表征和后续的鉴定。Jin Zhang教授也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她的实验室开发了通过系列的荧光生物传感器来探测活细胞中的条块化的信号活动。本次演讲中,她重点介绍了在cAMP /PKAPI3K/Akt/mTORC1信号通路中,展示将遗传编码的荧光生物传感器,超分辨率成像,定向生物化学扰动及数学建模相结合的技术,用以检测细胞内的生化活性结构。哈佛大学医学院的Ying-zi Yang教授领导的团队发现,HippoWnt/β-cateninNotch通路在肝脏内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网络,维持肝脏大小和抑制肝细胞癌(HCC)发生。这些信号通路的异常,容易导致肝癌的发生和进展。此外,Hippo信号通路,也可以通过抑制肿瘤微环境形成过程中的巨噬细胞浸润,促进细胞增殖和存活。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的林世贤研究员开发了新的化学反应,新型分子探针和工具,用以在活细胞内的分子水平上精确调控蛋白质,用化学和生物学方法检测蛋白质的修饰和蛋白质的生命周期,并将这些创新的化学生物学工具应用于基础生物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为研究蛋白质生命周期及其调节途径提供了新的策略。

在第四部分的报告中,来自纽约大学的Benjamin Neel教授,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Gen-sheng Feng教授,与来自浙江大学的柯越海教授和夏宏光教授一起,集中讨论了磷酸激酶Shp2在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现有的研究进展。酪氨酸磷酸酶Shp2RAS/ERK信号转导通路活化大多数RTK,细胞因子受体和整联蛋白下游的所必需的,Shp2也是通过PD1和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传递抑制信号的主要介质。这些特性促使研究者考虑Shp2可以作为癌症治疗中的一个潜在靶标,尤其是近年来Shp2变构抑制剂的研究进展,Neel教授的研究结果表明,Shp2变构抑制剂SHP099MEK抑制相结合,可提高肿瘤靶向治疗的有效性,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本次论坛主席Gen-sheng Feng教授的团队通过条件性的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研究,分析了Shp2在肝脏肿瘤发生中的作用。PolyIC和抗PD-L1等技术手段均未抑制肝脏肿瘤的进展,但两种试剂的共注射显示出对肝脏肿瘤进展的有效抑制。后续研究进一步证实,通过系统地激活小鼠体内的先天和后天免疫功能,为进一步开发肝癌的联合疗法提供了有效的研究证据。来自浙江大学的柯越海教授和夏宏光教授也系统介绍了Shp2调控LPS诱导的巨噬细胞M2极化,从而抑制肺部纤维化过程中的炎症反应,提示Shp2可以作为一个抗纤维化的靶标;以及EGFR-Shp2抑制剂的开发以及筛选的成果。

本次论坛由浙江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杂志社,以及华人生物学家协会联合主办,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中心共同协办。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晓明教授、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孙毅教授、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冯新华教授、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杨巍教授、院长助理周以侹教授出席了会议。

此次学术会议的顺利举行,将有助于推动信号转导领域研究的国内外学者交流互动,构建双方合作的桥梁,共同探讨领域内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同时,针对具体的领域,邀请国际顶尖的学者前来交流,对于相关学科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声誉提升,双一流学科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