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即将来临之际,为促进我国有机光电材料领域的学术交流、提高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水平,促进浙江大学材料学科高峰建设,浙江大学学术大师大讲堂暨西湖学术论坛第164次会议—“畅想2030﹒有机光电材料”前沿研讨会于2017年4月28-29日在杭州金溪山庄召开。这次会议由浙江大学发展规划处和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实验室以及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所承办。会议邀请了国内有机光电材料领域顶尖科学家,包括沈家骢、曹镛、李述汤、李永舫、刘云圻和田禾六位院士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化学研究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华南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的近20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出席了会议。
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陈红征教授主持了会议,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强教授代表学校致欢迎辞。校发展规划处章丽萍副处长、材料学院院长韩高荣教授、高分子系系主任徐志康教授、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德仁教授以及相关老师参加了会议。高分子系系主任徐志康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高分子系的情况,材料学院院长韩高荣教授用生动的视频介绍了浙江大学材料学科的整体情况和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德仁教授介绍了重点实验室的概况。随后会议请浙大陈红征教授、李寒莹教授、李昌治研究员和张其胜研究员分别作了“有机高分子光伏材料发展现状和展望”、“单晶复合有机光电功能材料”、“高效钙钛矿太阳电池的进展与展望”和“高效低成本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报告,作为会议交流讨论的议题,围绕国内外有机光电材料研究的最新发展动向、目前存在的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思路等,开展了认真而热烈的交流与讨论。同时,对浙江大学材料学科的发展,特别是有机光电材料领域的研究提出了指导意见。
专家纷纷发言,充分肯定包括浙江大学相关团队在内的国内同行,在有机高分子光伏材料领域的基础研究,已走在世界前列,是我国少数几个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学科方向之一,目前该方向已处于产业化的前沿,一定要抓紧布局,向应用研究倾斜,满足国家在可持续能源领域的重大需求。专家认为,光伏效率、稳定性和成本是我国率先实现有机高分子光伏材料与器件产业化所必须统筹解决的三大问题,要在材料合成方法学上有所突破,破除国外大公司在这方面的专利壁垒,要在结构简单、合成容易的低成本材料方面开展创新研究;要注意分析与传统光伏材料的优缺点,发挥优势,实现应用。专家指出,浙江大学在有机-无机复合光伏材料与器件的研究,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拥有自己的优势,要坚持自己的研究特色,走自己的路,难度确实很大,要有新的研究思路,一旦突破,就是世界第一。晶体材料是材料领域对人类发展贡献最大的学科方向,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建议浙大在复合单晶中的缺陷问题、界面问题和晶界问题上搞清楚;要用物相的概念对单晶复合进行物理分析、探明物理机制;单晶复合的界面结构是研究的关键;单晶复合材料的制备可以往简化制备路线的“烧杯电子学”方向探索,为单晶复合有机光电材料的实用化铺平道路。钙钛矿是近年来崛起的一种明星光伏材料,建议浙大要着重研究该类材料本征的稳定性,可以从配位化学的角度去分析。建议浙大瞄准第四代的有机发光材料,提出新的研究思路。专家还提出了材料的能级差对热延迟荧光效应的影响问题及热延迟荧光机理问题。
本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与会专家对促进国内尤其是浙江大学有机光电材料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发展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真知灼见,收获颇丰,通过交流、沟通,对自己的研究都有启示,也是对浙大相关研究的鼓励和鞭策。大家一致表示,要充分理解吸收专家意见,将科研工作做得更好,争取取得更大成绩。
陈红征供稿
2017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