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科技部2025年“根在基层”第19调研团调研座谈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者:薛建龙发布时间:2025-10-27浏览次数:10

1023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牵头组织,浙江大学承办的科技部2025年度“根在基层”第19调研团专题调研座谈会在杭州召开。本次会议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科研诚信建设”,旨在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科研项目申报、论文撰写等环节的应用现状、风险挑战及治理路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主任翠霞,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晓明,以及调研团成员、在杭高校及附属医院等9家单位的科研管理工作者出席会议。会议由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居冰峰主持。

    李晓明在致辞中代表浙江大学欢迎调研团一行,并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单位长期以来的支持致以感谢。他指出,本次聚焦人工智能科研使用规范的调研,精准切中了当前科研管理的关键挑战。面对人工智能推动社会进入物、人、信息三元时代所带来的效率提升与伦理风险,浙江大学将坚持积极审慎、规范引导、创新治理原则,通过加强教育引导、优化管理制度,并与各方协同探索,力求在释放技术红利的同时有效防控风险,为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随后,第19团调研团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二处处长杨亮介绍了调研背景与目标。他指出人工智能在赋能科研项目申报全流程的同时,也带来了创新点不实、逻辑断裂、原创性界定模糊等新挑战。此次调研旨在听取一线真实声音,了解AI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减负增效与潜在风险的具体情况,为后续制定合理、管用的政策规范校准方向。


    在座谈交流环节,来自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等9家单位的科研管理工作者,围绕主题深入讨论,就使用边界、内容披露、知识产权与伦理治理等关键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王翠霞在总结致辞中指出,本次调研选题精准回应了党中央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度关切,同时,调研切实反映了科研一线在AI使用与管理中的共性难点,为完善AI监管体制、掌握发展主动权提供了实践依据。科研工作必须坚守实事求是的精神,防范AI可能带来的虚假科研风险。王翠霞提出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引导:一是明确规范底线,禁止直接使用AI生成内容,同时依托单位和基金委需加强教育,推动科研人员负责任地使用AI工具;二是优化评审机制,可探索AI辅助初审以提升效率,但核心评审仍需依靠专家的人工判断;三是强化依托单位审核责任,提升申请书质量,避免低水平重复申报。

本次调研座谈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科研诚信治理凝聚了共识、拓宽了思路,将为我国科研生态建设与科技政策优化提供重要实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