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专栏

关于浙江大学4项专利许可的公示

发布者:陈汀发布时间:2020-12-17浏览次数:27

浙江大学4项专利拟许可,现将相关信息予以公示。

[1]专利名称:一种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及其应用

专利号:ZL201510038628.5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及其应用,该噬菌体分类命名为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AP1(Acidovorax?avenae?subsp.Avenae?phage?AP1),保藏编号为CCTCC?M?2014599。所述应用包括所述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在制备用于抑制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的噬菌体制剂中的应用、在抑制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中的应用、在防治水稻细菌性褐条病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能特异性裂解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且裂解量约160PFU/感染细胞,裂解性较强,能用于由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引起的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的防治。

[2]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检测甘薯茎腐病菌的引物对及其检测方法

专利号:ZL201810667966.9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甘薯茎腐病菌的引物对及其检测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所述的引物对包括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本发明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获取达旦提狄克氏菌的特异性基因片段,并设计用于PCR扩增该基因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对,利用该引物对实现对达旦提狄克氏菌的准确鉴定,对甘薯茎腐病菌DNA的最低检测浓度达到0.5ng/μL。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鉴定甘薯样品中的甘薯茎腐病菌,无需病原菌培养、性状分析等复杂操作。

[3]专利名称:一种利用余甘果提取液制备纳米银颗粒的方法及产品和应用

专利号:ZL201811586940.8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余甘果提取液制备纳米银颗粒的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余甘果洗净、烘干、切碎后与去离子水混合榨成汁,充分过滤后得到余甘果提取液;2)将余甘果提取液与AgNO3溶液混合反应,再将得到的混合液经过离心、洗涤、真空冷冻干燥得到所述纳米银颗粒。得到的纳米银颗粒平均粒径小、结构稳定,能有效抑制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的活性,具有极强的杀菌效果,将其作为农用抗菌剂应用于防治水稻细菌性褐条病中绿色有效且对人体也没有潜在危害,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4]专利名称:一种利用植物提取液制备纳米ZnO的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专利号:ZL201811511518.6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植物提取液制备纳米ZnO的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具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植物材料洗净、烘干后研磨成粉,再将得到的植物粉末溶于去离子水,升温至6070℃加热45h,冷却、过滤后得到植物提取液,所述的植物材料为橄榄、洋甘菊或番茄中的任意一种;2)将步骤(1)得到的植物提取液与ZnO溶液混合升温至6070℃加热搅拌45h,离心、洗涤、真空冷冻干燥后得到改性纳米ZnO。本发明方法合成方法简单快速绿色、材料容易获取,得到的纳米ZnO产品具有显著的抑制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效果,能够作为防治水稻白叶枯等重要植物病害的抑菌剂。

 

转化方式:普通许可

定价方式:协议定价

转化价格:200万元

公示期自20201217日至20201231日。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向科学技术研究院提交异议书及有关证据。

电话:88981082,邮箱:kyc1@zju.edu.cn

 

科学技术研究院

20201217